上海嘉澜达律师事务所主任何国平
“政府采购作为国家财政支出的重要环节,其高效、透明与公平性直接关系到公共资源配置的优化和营商环境的提升。”在20届政府采购集采大会政府单位交流座谈会上,上海嘉澜达律师事务所主任何国平分享了我国政府采购领域在标准化、专业化、电子化建设方面的现状、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推动政府采购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标准化是根基 流程 文本 监管是重点
在标准化建设方面,何国平认为,标准化是政府采购高效运行的根基,需从流程、文本、监管三方面入手。例如,吉林省规定采购活动从公告发布到合同签订均通过电子化系统完成,实现预算编制、采购执行、资金支付的全闭环管理。在合同与文本标准化方面,黑龙江省推行电子合同系统,采用财政部标准文本,支持个性化条款扩展,已签署电子合同14.6万份,合同管理效率提升显著。在信息公开与评价体系标准化方面,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通过“百分制评价体系”规范招投标流程,增强参与者满意度。
专业化是保障 开展业务指导 确保公正
在专业化提升方面,何国平认为,专业化是政府采购高质量发展的保障,需聚焦人员能力、评标机制与政策设计。例如,贵州省荔波县财政局44人取得行政执法证,定期开展采购人业务指导。在优化评标专家管理方面,吉林省要求代理机构配备符合标准的评审场地和监控系统,确保评标公正。在专业化政策扶持中小企业方面,湖北省应城市推行预付款机制,2个工作日内支付568万元预付款,助力中小企业资金周转。
电子化是趋势 强化监管 数据全留痕
在电子化转型方面,何国平认为,电子化是政府采购现代化的必然趋势,需覆盖全流程、强化监管、拓展应用。例如,吉林省实现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全流程电子化,供应商“零跑腿”,评审专家线上独立评审,数据全程留痕。在智慧监管与风险预警方面,黑龙江省电子合同系统设置超期风险预警,保障履约及时性。在数据赋能与跨系统整合方面,黑龙江省整合6类交易系统合同管理功能,实现数据统一分析。
最后,何国平建议深化全国统一的电子交易平台建设,推动跨区域数据共享;探索人工智能在评标与合同管理中的应用;完善信用体系,将供应商履约数据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库。